要说中国与哪些国家相似相近,那么就一定要说到东边的韩国和日本了,毕竟在中国古时候,这些国家就开始与我们有所交往,我们的很多文化乃至于我们的文字也传入了这些国家,对他们影响深远,不过伴随着时间的变化,这些国家也有自己的习俗在传承,也有自己的文化在继承,那么国外结婚习俗,看看韩国的结婚习俗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!喜欢韩国的朋友,不妨看看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吧!
1:婚谈
韩国人在举办传统婚礼之前,男女双方家人都要通过媒人互相了解对方的家庭状况、学识以及人品等。如果互相有好感的话就先要父母们相见,所以有的时候结婚双方是没有见过的。互相同意结婚后,一般男方先把“请婚书”送给女方。女方如果有结婚的想法就把“许婚书”送给男方,然后议婚成立。这一点和中国古代的婚姻是很相似的。
2:纳采
收到许婚书,男方家会写上“纳采文”(对许婚的感谢文章和让对方选出结婚日期和时间的问候)和“四柱”(按着六十甲子的干支,纪录出生年月和出生时间的信),用红布裹装送给新娘家。收到“四柱”的新娘家就会认真参考将新郎和新娘的出生年月,选择婚礼的日期和时间,然后在白纸上写出“涓吉”(在传统婚礼上接受四柱单子的新娘家把择日单子送给新郎家的事,并请男方告诉女方在举行婚礼时新郎要穿的服装号码(大小)的信)再送给新郎家。
3:纳币
纳币也就是在四柱单子交换结束后,证明订婚的聘礼,新郎家把礼物送给新娘家。新郎家从新娘家收到信(涓吉)后,把新娘在婚礼时要穿的“采缎”(在纳币时新郎家送给新娘家的礼物,主要装有蓝色和红色的绸缎,因此叫采缎)和“婚书”(婚姻时新郎家跟礼单一起送给新娘家的信)用婚书箱送到新娘家。其中,采缎一般是在婚礼前一个月送。举行婚礼之前把“币物”(送给新娘的礼物。)和 “婚书”以及“封采”(一般家庭条件富裕的话多装一些别的衣料,这叫封采。)装在一起跟“物品目录”一起送去,这叫做“函”。 新娘把和结婚时需要的物品以及费用一起收到的“婚书”、“纳采”和“四柱”会一辈子诚心的保管,表示自己对丈夫的一片丹心,直到人生走到尽头时,这些东西会陪伴她进棺材。
函:也就是婚书和礼单装在箱子里送给新娘家。各地风俗各有不同,大部分叫纳币或者封采。背上函(箱子)去新娘家的人一般是年纪较大、有子有女的多福之人。收到函(箱子)的新娘母亲要先保管婚书,直到出嫁的女儿生了孩子,恭敬公公和婆婆,觉得女儿不会回到娘家时才会把婚书送给女儿。
国外结婚习俗,看看韩国的结婚习俗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!其实相对来说,韩国要比我们现在结婚的方式复杂很多,相信大家看完之后,也会对韩国的风俗更加的了解。